馆藏文物

联系方式

咨 询:
传 真:
网 址: www.jshamuseum.com
地 址: 南通市海安市宁海北路58-8号
当前位置:首页 > 馆藏文物

 孙兴伟行草须闻旆从轴
来源: 点击数:122次 更新时间:2025-09-28



【藏品名称】:孙兴伟行草须闻旆从

【历史年代】:清

【尺寸】:纵105厘米,横53.5厘米

【释文】:须闻旆从到桐川,相望甚迩何尔一过我,殊恨恨也!想尔来动履胜常。闻吾弟有翡翠石,蒙爱若此,能举以见惠(否)?不能当奉價拜还孙兴伟

钤印:忍过事堪喜(白文)

此件作品为孙兴伟临赵孟頫《行书十扎卷》其一。孙兴伟,生平未详。赵孟頫,南宋皇室,宋末元初书画家。他的书学思想,核心是“古意”。赵孟頫从千字文开始,经由赵构,再到魏晋二王,最后栖身唐代李北海,广学诸家,博采众长,终形成自己的书风。赵孟頫把用笔提到一个突出的位置,他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,而结字亦须用工。盖结字因时相传,用笔千古不易。”所谓“用笔”指笔法,其主要设定于魏晋时期的笔法,“结字” 主要指字势、间架结构,两者的关系是笔法为体,结字为用,笔法为核心故“千古不易”,结字为表象可“因时相传”。赵孟頫的书法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“圆媚”,但他的媚并不是媚俗。孟頫无论是楷书还是行草书,都凝结了魏晋风韵和盛唐气象。他的字平正谨严,结体修长,用笔精致考究,行笔圆转流畅,点画呼应顾盼,气息贯通,以二王为风范,兼有钟繇之气,华端美秀,规整圆润。此外,赵孟頫的书法区别于其他书家的一大特点就是雅俗共赏。文人雅士从赵孟頫作品中可一窥其用笔浑厚、老练精到,平民百姓也能释读其作品。

赵孟頫的这一书风在清代影响颇为深远。清初,文人多师法王羲之,尤以其《黄庭经》和《乐毅论》为宗。顺治皇帝偏好欧体,至康熙尤推崇董其昌的书法,乾隆尤喜赵孟頫书法。因此康、雍、乾时期,编撰的的法帖、古籍中,收录大量赵孟頫的作品。如康熙三十三年摹刻的《渊鉴斋法帖》中,收录了大量赵孟頫、董其昌的书法作品,占法帖的大部分。乾隆时期《三希堂法帖》收录了赵孟頫三十三件法帖。朝廷对于赵书的偏好,自然影响了人们对于赵书的学习。乾隆朝参与科举的学子将赵孟頫的书法奉为圭臬,后人将这种经由赵书学习而来的书体称为“馆阁体”。

清代,帖学和碑学此消彼长。清代早中期,帖学占据书坛主流地位。清代帖学书家王铎、刘墉、王文治、翁方纲等,多以赵孟頫和董其昌为书学正路,更有甚者以宋四家为陋习,远追二王,力求魏晋风韵。这一现象,影响了众多清代以法帖为学习对象的书家,孙兴伟便是其中一位。此处展示的孙兴伟临赵孟頫信札,信札所书内容为关于家庭琐事的通信,因此赵孟頫写来信手随意,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性情意趣。孙兴伟的作品,较赵孟頫书风多了一丝洒脱、随性,字字独立,偶有连笔,通篇抑扬顿挫,映带匀美,字势有奇正之态,但整体缺少了赵孟頫圆媚、规整之风格,且结字较赵孟頫更为疏朗。

【刷新页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收回治外法权策科举试卷

海安博物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 2024 ALL RIGHTS 苏ICP备2001305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