馆藏文物

联系方式

咨 询:
传 真:
网 址: www.jshamuseum.com
地 址: 南通市海安市宁海北路58-8号
当前位置:首页 > 馆藏文物

 立发桥碑拓片
来源: 点击数:1686次 更新时间:2024-07-19



【藏品名称】:立发桥碑拓片

历史年代:民国时期

藏品尺寸】:87厘米;172厘米

该藏品由上世纪海安著名书画家仲贞子先生捐赠。全文17行,467字,拓片字口清晰、墨色浓淡均匀,黑白分明,记载了海安立发桥的悠久历史,现句读如下:

曰惟立发,古称发阳。鲁卫会郧,云是斯地,春秋时有也。吴凿邗沟,导淮注海,径口北趋,兹为要会。居民安定,行旅停止,发繇有亭。殆几魏晋,桥格初建,莫窥其纪。县故舄场,保大十年,改场为县,复晋旧名。亦越有宋,海陵设监,移县以治。历祀逾千,繵縺至今。循濠东泝丁堰、马塘,支贯掘港,仄注丰利;北折而径李堡、西场,复出立发,蜿蜿蜒蜒,二百余里。抱县东北,曰串场河。河流如玦,桥纽其鼻。盐艘贾舶,往来衔接,道所必经。春夏潦集,波浪湓溢,千夫邪许,无间夙莫。篙攒繂属,沟窦交午,蛾孔䱇穴,涛齧沙漱,水失其静,石亡其坚。清历皕载,再圮再修。光绪乙巳,暑霪横降,双垛垝一,舆不得济,人不得涉,涂纡流远。行李怨咨,瞻望齐萌,力弗克胜。秉政之牧,知不暇图。于是,两江总督,建德周公,巡盐淮南,目闵楚瘁,爱戒有司,是度是营。纲官榷吏,罔不蠲贷。符移事易,因仍复缀。会吴县叶君,厥字瀚甫,经鹾广陵。岂第多仁,寓书诏余,愿佽五千,克蒇斯工。乡邑慕风,翕然猋起,汪君仁龙,练晓营建,畀其董督。庀材伐石,无或羡绌。月见六朒,金逾万圜。甲寅季夏,功乃底完。坚固广夷,群免砅涉,行人欢悀。不有周公,孰举其坠!不有叶君,敦宏其惠?小子何德,不为而名。铭诗于石,用垂厥声。诗曰:壤可潴而澹,川可堙而岸,石可砺而烂,沛哉:惠施,䃺不刊!


民国四年十二月建

如皋沙元炳撰

顾锡爵书

倪景山镌

据《左传》记载,公元483年,吴国召集鲁、卫、宋三国领导人在郧地会晤,意图结盟争霸中原。这里的郧,即指今海安立发桥一带,其时郧为吴国属地,吴国开凿邗沟后,导淮入海,经发繇口向外流注,故古代立发附近就有“苏北三十六盐场咽喉,数十洲县之要道”之称。

宋代时,在通扬河与运盐河交汇处的河口处建有一南北向石桥,名立发桥。史料记载:“此桥高四丈五尺,长九丈余,桥下建设有拱形桥门,以通舟楫。”

岁月更迭,立发桥因处交通要道,年久失修,终致损毁严重。清雍正十一年,海陵宫殿臣重新出资修建此桥,并改名“力乏桥”。后因多次大水冲击,至清咸丰十一年,桥身几乎全部倒塌。经地方乡绅陈士绂等人联名呈请各城乡盐场富户募捐,才将立发桥再予修建,并恢复原立发桥名。

清光绪三十一年夏,立发桥部分坍塌,轿马行人只得绕道远途,百姓无不怨恨嗟叹。吴县叶瀚甫来扬州经理盐政时,出资5000元,由此带动乡邑百姓纷纷募捐,于民国三年修缮告竣。里人刻石栏柱联:“西迎淮委水,东锁海天潮”、“发繇亭指千帆影,捍海堤横万灶烟”。次年,清光绪年间进士、翰林院编修如皋沙元炳撰文,县人顾锡爵书,倪景山刻碑以记之。

原桥上世纪中叶因串场河改道而拆除,石碑现存于海安立发中学校史馆内,现另址所建立发桥为后期建造。

【刷新页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
上一篇:中国银行壹元币 下一篇:翁方纲行书苏文忠诗轴

海安博物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 2024 ALL RIGHTS 苏ICP备2001305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