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少年海安说”——历史文化名人篇(四):仲振奎 |
来源: 点击数:152次 更新时间:2025-07-21 |
“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智则国智。”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关于“多元化育人,培养德才兼备人才”的思想理念,我馆推出“少年海安说”云展播系列活动。指导青少年探源海安文明,了解家乡历史,成长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与传承者。
“少年海安说”云展播系列活动带领大家了解完海安的历史文化故事,正式开启新篇章:“历史文化名人篇”。“海陵胜地多人杰”,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,海安这片文化胜地,诞生和吸引了众多的杰出人物,在此挥洒生命的激情。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,在海安汇聚绽放,更在海安长久传承。
(四)
乔林(1731-? ),字翰园,号西墅,晚号墨庄,清乾隆年间(1736-1795年)如皋印派代表人物,世居海安丁家所。乔林蓄书颇多,经史子集无不通览,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曾刻“人事多所不通,唯酷好学问文章”印。篆刻师法许容,善刻晶、玉、瓷、竹等印,各臻其妙。侧款作 行草,间或刻隶书,篆隶淳古浑劲,得秦汉遗法,摹印缪篆尤妙绝一世 。清翰林院侍读学士钱大昕在《乔墨庄先生传》中赞其“用刀如用笔,试以玉、铜、铁、竹根无不如意”。 仲振奎(1749—1811),字春龙,号云涧(一作红豆山樵),清代著名戏曲作家,江苏海安人。他出身文人世家,其父仲鹤庆为乾隆进士,擅书画。仲振奎博学多才,尤工诗词戏曲,但科举不顺,长期以游幕、塾师为业。 他最为人称道的成就是创作了首部《红楼梦》戏曲改编作品——《红楼梦传奇》(成书于1792年)。该剧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,共56出,是清代“红楼戏”的开山之作,文辞典雅,情感细腻,上演后轰动一时,推动了《红楼梦》在民间的传播,对后世戏曲、曲艺的红楼题材创作影响深远。 除《红楼梦传奇》外,他还著有《怜春阁传奇》(已佚)、《诗囊恨传奇》等剧本,以及诗词集《绿云红雨山房诗钞》。仲振奎的作品融合了文人情怀与通俗表达,在清代中叶戏曲史上占有独特地位,尤其为《红楼梦》的跨艺术形式传播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。
小讲述者简介:
大家好!我是海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吴承璘,一个既爱捧着书本朗读,又能在羽毛球场上奔跑的“双面派”。 朗读时,我总喜欢把文字当成会说话的朋友,带着感情读出来,好像能听见故事里的人在跟我打招呼;打羽毛球时,球拍一挥,汗水落在地上,那种畅快劲儿让我觉得浑身都有力量。这两个爱好教会我:既要静下心感受文字的温度,也要动起来体会运动的活力。 这次加入《少年海安说》,讲解《钟振奎:红楼入戏,文脉传灯》,我希望能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,把老一辈的坚守讲得更动人。让大家透过我的声音,看见那些藏在文字里的执着与热爱,希望我的讲解,能让你也爱上这段温暖的文脉故事。
|
【刷新页面】【打印此文】 |
上一篇:七彩的夏日丨第十三期“少年海安说”青蓝培育项目线下课堂——小讲解员志愿者培训班结业啦! 下一篇:【“学霸”康熙】球迷看过来:抢不到“苏超”门票,“学霸”康熙主题特展给你们免门票啦! |